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宏观视野 媒体关注

四川推动人力资源产业重回正轨打出“组合拳”十五条措施条条干货

发布时间:2020-06-01    分类:行业新闻


四川省人社厅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就省人社厅、财政厅、商务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十五条措施》进行解读。四川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田杰作主发布。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当前,四川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的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一方面,中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加快发展人力资源产业越来越重视。四川人力资源产业已经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冲击影响前所未有。据统计部门数据,今年一季度,四川省325家规上人力资源企业总营收62.6亿元,虽然同比仍有增长(+10.4%),但较去年同期也下降了16%。当前,整个产业虽然已基本复工复产,但因国外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的不足,企业经营困难加大。

近日,四川省人社厅、财政厅、商务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十五条措施》。在当前全国上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的大形势、大背景下,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召开前夕,出台这“十五条措施”,既是四川人社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国家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抢抓人力资源产业发展‘黄金机遇期’”的先行一步,又是“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尽快转危为机、重回正轨,助力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据介绍,“十五条措施”坚持了集成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综合集成了人社系统内就业创业、技能提升、人才人事、社会保险等版块所有可享受的政策,整合了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社保稳岗等方面所有可利用的资金,可以说是立足现有人社政策“工具箱”,毫无保留地做到了“能给尽给、应给全给”;另一方面,对于现阶段可以创新的政策措施点,基本实现创新突破,其中有些属于四川人力资源产业政策首创性、关键性、引领性创新。

为确保“十五条措施”的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省人社厅研究制定中总体上把握了三个原则。一是“先内后外”。首先从人社系统内“破题”,起好先导、示范作用,然后再向人社系统外拓展深化、纵深推进。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会同有关省直部门,抓紧研究制定人力资源产业培育方案,着重在人社系统外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企业帮扶、减费降税、金融信贷等领域,争取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二是“能出尽出”。一方面,集成了就业创业、技能提升、人才人事、社会保险等版块所有可享受政策,整合了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社保稳岗等方面可利用的资金;另一方面,在综合集成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可以创新的政策,也有创新突破。三是“真金白银”。“十五条措施”,篇幅不长,但条条干货,“含金量”高,打出了政策“组合拳”。比如,首次提出对省内已建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按国家级300万元、省级1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首次提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或产业园区,可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对新设的分别给予20万元一次性资助;首次提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参与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对新建的省级项目分别给予每个300万元和30万元补助;首次提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或区域性专业性人力资源市场,可创建各级各类创业园区或孵化基地,初次认定补助30万元,复核合格补助15万元,等等。总的看,“十五条措施”落地后,可以较好扭转当前四川人力资源产业政策竞争力、吸引力不强的局面。

据了解,“十五条措施”的主要内容是:(一)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人员创办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按规定给予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二)对符合条件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三)符合条件的小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给予贴息;(四)鼓励有条件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就业见习,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就业见习基地的,可适当提高就业见习补贴标准;(五)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符合条件人员到企业就业,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六)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定享受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符合条件的还可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七)鼓励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国家级、省级产业园等,创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按规定相应给予一次性资助;(八)畅通人力资源产业从业人员职称申报渠道,在经济系列单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九)支持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对新建的省级项目按规定给予经费补助;(十)面向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工,大规模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相应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技术技能提升补贴;(十一)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十二)每两年开展一次“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十大领军人才”评选工作;(十三)对省内获批建设的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按国家级300万元、省级1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十四)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或区域性专业性人力资源市场创建各级各类创业园区或孵化基地,按规定给予一定补助;(十五)支持和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或承接公共就业、人才等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相关活动和项目。其中,第一条至第六条以及第十五条,主要涉及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从创办到发展再到经营”的全过程、全方面支持和倾斜;第七条以及第八条至第十二条,主要涉及对人力资源产业创新升级和高层次人才招引集聚的支持和倾斜;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主要涉及对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发展的支持和倾斜。总的看,基本涵盖了省人社厅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强主体、建园区、创品牌、优业态、聚人才”的“十五字”总思路、总方略。

据悉,后续,四川省人社厅将会同有关省直部门,一条一条、一项一项抓好这“十五条措施”及相关工作的落地见效。同时考虑把“深入贯彻好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继续落实好既定的‘十五字’总思路、总方略”作为今年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的工作主线,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强主体”方面——评选首批省级“5A”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行业骨干企业,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统筹做好政策供给、平台建设、市场规范、环境营造等方面工作,加大对重点企业支持帮助和解难纾困力度;

“建园区”方面——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和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协同示范区建设,加大对省内已建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后续发展的支持、投入力度,对接“成渝双城”和“一干多支”战略,在省内规划新建1—2家省级产业园;

“创品牌”方面——举办四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峰会,开展省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市州行、园区行、高校行”活动,加大对省内人力资源知名、诚信品牌宣传推介力度;

“优业态”方面——坚持增“量”提“质”并重,持续实施“互联网+”行动,重点鼓励发展这次疫情倒逼催生的网络招聘、线上服务、共享用工等新模式、新业态;

“聚人才”方面——首次实施省单列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编制人力资源产业省级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会同有关部门展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猎取高层次人才相关支持、奖补政策研究工作。

发布会由四川省人社厅宣传中心负责人主持。四川省人社厅流管处、就业处、职建处、专技处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发布会,回答了记者提问。上海外服(四川)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作为嘉宾做了发言。多家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并现场采访报道。